第四百一十二章 步步惊心
为了弄清楚这些国家的情形,做到知己知彼,他还是付出了一定的努力。 林则徐致力于新知的努力,在其奏折中并没有提到,在他留下的日记中也难以查考,在其书信和文稿中也很少言及。他的这种不事声张的作法,是因为他知道此事“不合时宜”,作为天朝大吏,林则徐竟然作出了为当时官僚士子所不屑的事情,可以说是非常难等可贵的。那时的林则徐,专门雇佣了四位翻译,终日为他翻译英文书报,他本人亦将这些情报采撷成册,以供参考。只可惜他虽然了解到了很多重要的情况,但因为他的思维方法还停留在天朝旧有的那一套当中,是以这些情报并没有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。 尽管林义哲对于林则徐这位“开眼看世界”的第一人,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,但作为一个“后来人”,他知道,哪怕是拥有了新视角,但因为观念的落后,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,犯错误的可能性,远远的超过不犯错误的可能性。 林则徐并不是神。 尽管在后世,他有如神话。 而作为穿越者的自己,最大的有利条件,不光是拥有了“上帝视角”,还有脑中诸多的科技和历史知识! 而将自己的知识来源归于外国报纸,无疑是最可信的说法。 当然,这么和文祥解释,林义哲其实还另有目的! 大清帝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,不光是“民智未开”,这“官智”亦是如此! 想要开民智,便首先得开官智,而开官智的最好办